海外货币基金发展历史及对我们的启示
文/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1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 MMF),是指专门以货币市场为投资领域和对象的一种投资基金。在美国,其投资工具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回购协议、票据,以及一些剩余期限在1年之内的债券。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被喻为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创新。
货币基金伟大创新在于将金融权利平等赋予了中小投资者
货币基金的产生本身就是普惠理财理念的驱使。
19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的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
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
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是1974年5月31日,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信托”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当时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
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
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过去因为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这一普惠理财方式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规模迅速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创新推动了美国经纪商现金管理业务,美林的“让人们的财产货币化”通过货币基金现金管理账户得以实现。过去经纪商的保证金并不多,现金业务受阻。过去没有人把证券视为现金储备,当货币基金业务兴起时,客户证券账户股票分红和债券利息或者其他松动的资金在每周一进入货币基金账户,当用支票和visa在现金账户进行提款或者消费时,先提取账户现金,然后才是账户货币基金赎回,之后为了贷款才动用证券投资组合或者抵押证券。货币市场基金被视为现金储备让现金管理账户大放异彩。
在美国投资者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后,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相当灵活,流动性较大。所以,持有货币市场基金,既具有活期储蓄的方便性,又有活期储蓄不可比拟的收益。因此货币市场利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的差额越大,货币基金的规模扩张也越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基金迎来爆发式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市场利率剧增,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的收益率超过了10%,但存款所却仍然受利率上限的限制。于是出现储蓄存款不断转化为向货币市场基金的现象。
美国的货币基金在利率市场化后是不是就停滞了?
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1996年,达到7500亿美元,1997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储蓄存款1.5万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
从2002年随着美国股票市场从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开始逐渐恢复,美联储利率不断调理联邦基准利率,人们开始增加股票等风险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资金开始时有起伏。虽然这一时期对股票、房地产等高收益资产的配置开始增加,但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发展至到3.5万亿美元(当时储蓄存款只有1.68万亿美元)。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是货币基金危机的导火索。当时资产规模达620亿美元的Reserve Primary Fund(储备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由于重仓持有雷曼兄弟的商业票据而出现了大量的损失。9月16日,Reserve PrimaryFund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最终,储备基金公司不得不向美国证监会(SEC)求援,并以97美分的价格清盘。ReservePrimary Fund的清盘进而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而依旧留守在货币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也纷纷从非政府型转向政府型(前者多投向金融机构证券和商业票据,后者多投向政府类债券)。
同时,银行业机构在不良贷款压力和高杠杆率下现金不足,无法满足市场上商业票据的抛售要求。需求过低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短期融资市场几近瘫痪。
为了保护货币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防止集中赎回、稳定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市场,财政部亦出台临时担保计划(Temporary Guarantee Program),对加入该计划的货币基金,能够在其跌破净值后给予一定的补偿。
正如世界经济一直没有摆脱次贷危机及后续余震的困扰,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信心也始终没有走出阴霾,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货币基金的健康发展,尤其是SEC先后两轮的改革,强化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但使其回归为有效的现金管理工具。随后货币基金市场开始恢复,2015年末其市场规模增长至近3万亿美元。
2
美国政府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及演变
历史上,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受“2a-7规则”(Rule 2a-7)的监管,致力于维持稳定的基金净值并提供良好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备受争议的一个做法,是其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
与其他基金按照市价计算净值不同,货币市场基金根据到期时的预期收益计算其净值,这就使得这类基金很容易将净值做成1美元以上,除非某项投资出现偿付违约。保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对于吸引投资人至关重要,它最大程度地维持了货币基金投资人的稳定,但一旦出现风险,投资人也会更加惊慌地逃离这一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品种。
但实际上,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实行固定的计价后,仅出现过两次净值低于1美元的事件。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
针对货币基金在金融危机中遭遇的高赎回压力和低变现能力,SEC于2010年1月对原有的货币基金管理条例——《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 2a-7》进行修正,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
比如规定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国债以应对每天的赎回需求,把20%的资产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同时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投资比例的目的。此外,修正案还要求基金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的内容和频率,引导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策。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14年7月又通过一项新规,要求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优质货币市场基金采用浮动资产净值,不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以避免出现大规模赎回现象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如美国成熟,短期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丰富度相对而言不足,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结构目前仍以银行存款为主。但随着中国国债包括政策债、优质企业债、大额存单CD等短期融资工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未来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和结构也会在保证充足流动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
3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对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货币基金的本质,是通过市场绕开银行进行投融资(所谓金融脱媒)的金融工具。货币基金的投放对象被美国法律限定为最安全级别、短期(平均期限不超过60天)的政府债、金融债、银行借债和公司债等。由于是为政府和最优质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这个目的与银行的更广泛的放贷对象有所区别,所以无需准备金。其本质是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取代银行最优质的短期贷款。
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2013年12月31日)
这样的投资组合一方面保证了货币基金共同市场投资低风险、高流动性。比如其投资的美国国债、大额存单CD,商业企业账户,它们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是基础工具投资,非常安全。另一方面保证了货币市场基金比银行存款有更高的收益率,即使2010年以来目前美国利率如此低,储蓄货币市场利率几乎为零,而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为0.01%,仍然体现了其高过存款。
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存在使得美国的高信用主体债务融资得到了良好的流动性支撑,为美国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及利率机制的灵活传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货币市场基金推动了美国银行的革命
虽然货币基金的出现冲击了美国银行业活期储蓄业务,但之后银行业也通过推动监管让其准许设立货币基金账户以灵活的调整应对。存款受到冲击,贷款业务也受到影响,美国银行业开始为投资自由化努力,之后打破了分业限制,可以说货币基金是银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银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和调整顺应金融自由化的大趋势,最终的结果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是否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
从国外对货币市场基金监管的经验来看,欧美各国均未对货币市场基金征收准备金。
2012年底,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曾提出三个加强货币市场基金监管的方案:
◆ 改为浮动净值定价,
◆ 直接提取3%的备付金(capital buffer),
◆ 提取1%的准备金并根据风险水平辅以一定额度的现金。
然而,SEC在2013年中提出的改革方案中认为后两者对货币市场基金而言成本过高而没有采用,替代提出了两个较为温和的方案供选择:
● 要求部分货币市场基金实行浮动净值计价,
● 在一定条件下向货币市场基金征收流动性管理费用(liquidity fee)并允许基金暂停赎回 。
可以看出,SEC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行业稳定发展中选取了折中的道路。稍晚于美国,欧盟于2013年提出向所有货币市场基金强制征收3%准备金的提案(欧盟对银行的准备金率仅为2%),引来了行业的强烈反对,反对声音指出这一举措将完全抹杀货币市场基金本已很低的边际收益。关于这一政策方案的投票于近日被搁置,向货币市场基金提取准备金的尝试在欧洲也宣告停滞。
其实货币市场基金是直接融资非间接融资,是投资者的钱,而非存款机构的钱。如果对货币基金直接提取存款准备金,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部分银行协议存款是同业存款并非一般存款,同业存款本身只是一个银行用于流动性调节的手段,同业存款不可用于放贷只用于调节头寸,若等同于银行一般性存款缴纳20%的存款准备金,将增加金融机构营运成本。
存款准备金存在的目的之一是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的。然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同业存款主要是为了满足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要,而非主要用于发放贷款,对货币乘数的贡献有限。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和同业存款业务模式上存在本质差别,二者存款派生能力也不同。因此如果对货币基金征收存款准备金会直接抬高金融体系内的资金传导成本。
二是货币基金投资者不享受联邦储蓄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则享受这种保险,因而其风险要高于商业银行,但也因此减少管理成本。
三是货币基金毕竟不是存款货币吸收机构,只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单位来吸收投资,每天对基金凭证的余额予以清算,然后定期向投资者的账户里贷记利息或投资收益,计取收益一般在是在月末。由于这种定期清算和计取收益的会计处理,就使得投资者的账户中随着计入收益的增加而拥有的基金凭证量也在增加。
原创声明:本文为作者提供的交流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FI及CF40立场。
近期文章精选